about this blog

this is merely to denote myself about my body.

mainly on the record of some morphological, anatomial, and medical aspects.
[since 2010.05.24]
主要是記述在我學我的身體時得到的一些拉七拉雜的資料,不過我想可能不是對我自己有用而已,所以有一些我會多多少少地改成中文化。all the news may be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s so i would translate to short notes here. [2010.05.29]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網路未查實.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網路未查實. Show all posts

Tuesday, October 4, 2011

How Smart Is Your Right Foot?

[2011.10.05] 一封網路郵件,「How Smart Is Your Right Foot?」,是一則廣為流傳的訊息,但這是真的,細節參見:「How Smart Is Your Right Foot?」《Museum of Hoaxes》(2005)。

大致為:右腳順時針轉,畫圓,再用右手寫6,即逆時針轉,這時右腳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右手。

仍有人回應說他可以outsmart 他的右腳;

有一則回應說,他可以右手/腳逆行,但他是個左撇子,左手/腳則不行了~~

It's a bit like the old "pat your head while rubbing the stomach" trick.

[結論]:人們對於左右的理解與實際行為是完全依印象,並不細思其理由與手腳的功用。那麼更遑論是否左右腦有關。看完這則,我還是不瞭解大腦(或是其他部位)對於肢體的控制。

《》『』「」【】

Monday, July 25, 2011

自發功集錦

[2011.07.25] 朋友老漢在2010年集錦寄送給我,不過我連基本的瀏都做不到。把內容放在這裡,因為涉及到了某些可能與健康有關,甚至與方技有關,那就再說了~~

部份連結有所變動,...

網路上自發功相關討論區與Blog
周老師&自發功
http://blog.sina.com.tw/hiteacher/index.php?pbgid=23966(因楊淑君事移至http://blog.yam.com/hiteacher 2011.07.25art註)
老農的田園
http://www.wretch.cc/blog/yan355402&category_id=2360609
仙采手札 :有趣,除了自發功,還有很雜的怪力亂神個人筆記等等。
 http://to.idv.tw/index.php?op=Trackbacks&articleId=40&blogId=1
專氣致柔 --學習自發功的心得記錄
http://www.wretch.cc/blog/mfan
只想說說話 trinibebe的練功日記文章分類: 神奇的自發功
http://www.wretch.cc/blog/trinibebe&category_id=244534
智慧生活網
 http://life.tnbook.org/
智慧生活網--喬的筆記
http://www.ttjh.tnc.edu.tw/~awaken/html/modules/newbb/viewtopic.php?viewmode=flat&topic_id=76&forum=6
nana 點狀跳動
http://www.wretch.cc/blog/nanalin224&article_id=3605011
Yahoo!奇摩家族自發功http://tw.login.yahoo.com/cgi-bin/login.cgi?srv=club&from=http://tw.club.yahoo.com/clubs/creaturepl/
旋轉星(自發功)
http://www.wretch.cc/blog/tiger168
仙道與自發功
http://iventsou.spaces.live.com/PersonalSpace.aspx?_c02_owner=1
部落格
http://fatcathomehongkong.spaces.live.com/blog/
轉個彎神奇的自發功--ASSENAV的神奇自發功
http://www.wretch.cc/blog/ASSENAV&article_id=1747787
超強自發功─告別病痛好輕鬆(附vcd)
http://www.ftv.com.tw/Shopping/FTVbook023.htm
英文簡報
www1.pu.edu.tw/~bmon/Qigong.ppt
周道資訊室--經驗談
http://my.so-net.net.tw/hiteacher/chi0.htm

氣功大師林孝宗教授講解氣功原理在操場實際練習實況...
http://ap.pclhvs.cl.edu.tw/depboard/activity/82/index.htm?sDocName=%B1%D0%AEv%C5%AA%AE%D1%B7|%B0%C5%BCv(%AE%F0%A5\%B1%D0%BE%C7)

相關書籍
http://findbook.tw/b/author/%E6%9E%97%E5%AD%9D%E5%AE%97

氣功驚奇──復健醫師的氣功初體驗
http://www.teamtc.org.tw/health/BIH/%AE%F0%A5/%C5%E5%A9_.htm

左右鼻的呼吸--改善頭痛

[2011.07.25] 網路文章:改善頭痛

==摘要==
頭痛:關右邊,左邊呼吸5分鐘
疲倦:關左邊,以右邊呼吸

理由:右邊屬於火氣,比較會熱,而左邊比較會涼(?)

女生大部份使用右邊,所以心比較會涼快(?);男生吸氣吐氣在左邊所以比較會生氣(?)

起床時注意是哪邊,若覺得左邊快而提不起精神,可以關掉左邊,會很快地提神。

很多人試過也有效果,不若吃藥有副作用,為何不用呢!!

[arthur's note] 的確,簡易,除了得在起床時刻意去體會究竟自己是用哪個鼻子呼吸稍微得用點心,實在是簡易無副作用的方法。

神門穴、少海穴

[2011.07.25] 網路郵件:神門穴就是入睡之神。文章很簡單,母親為睡不著的女兒按了神門穴,之後女兒好睡一夜。之前她還按了少海穴,痛極,解釋為11歲的小孩可能學習壓力太大。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小指側端凹陷處。 安定心神的作用非常強,還能瀉心火,睡前點按易入睡。在附圖中還指明左右手分別屬左右心經
少海穴:未解釋。

Tuesday, May 10, 2011

一個介紹健康的網頁

[2011.05.10] 這是個連結(introduced and recommanded by BryanKUO),我還沒決定關於這些台灣的網頁裡介紹健康方法的資料怎麼整理~~
先備留...

似乎多是張良維的說法。位於[長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網頁。

Wednesday, April 27, 2011

人要注意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

[2011.04.28] 再回來丟東西。這些網路流傳的東西其實是需要整理的。經驗算不算是個科學的結果?也許是,但還要更多的驗證。就留著等得驗證吧。


倒是,這個說科學家強調的「人要注意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不知是什麼樣的科學家~~





科學家經常強調一句話:
人要注意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 三個半分鐘』不花一分錢
  很多人白天好好的,說晚上死了,有人說,昨天我還見過他,怎麼就死了呢?
原因是,他夜晚下床上廁所太快了,突然一起床,腦缺血。   那麼科學家怎麼提出三個半分鐘呢?
 
因為我們在遙! 控心電圖監測時,發現好多人白天心電圖正常,
突然晚上老是心肌缺血,提前收縮,是什麼道理呢?
 
因為,他突然一起床,一下子血壓低了,腦缺血心臟停跳了。
 
科學家就提出了三個半分鐘:
1.  醒過來不要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鐘
2.
  坐起來後又坐半分鐘

3.
  兩條腿垂在床沿又等半分鐘

 
經過這三個半分鐘,不花一分錢,腦不會缺血,心臟不會驟停,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瘁死(突然死亡),不必要的心肌梗塞,不必要的腦中風。
 
有一次我講完課,有位老人大哭,我說:『你哭什麼呢?』他哭得非常傷心地說:『唉!我就是兩年前夜晚上廁所,上得快了一點、上得猛了一點,頭暈,結果呢,第二天半身不遂,整整在床上躺了八個月,背上長起了褥瘡。我早聽這節課,就不致於半身不了,早知道三個半分鐘,我哪至於受八個月的苦。
 
三個半小時,就是
1.早上起來運動半個小時打打太極拳、跑跑步,但不超過 三公里 ,或者進行其他運動,但要因人而異,運動需適量。
2.中午睡半小時,這是人生物鐘需要,中午睡上半小時,下午上班,精力特別充沛。老年人更需要補充睡眠。因晚上老人睡得早,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
3.晚上67  慢步行走半小時,可減少心肌梗塞,高血壓發病率。

Wednesday, February 23, 2011

揭秘生活中八大健康謊言(轉貼)

[2011.02.24] 轉貼自轉貼,但是似乎我有興趣的只有那個油脂代謝的問題。但文章開頭是說國外媒體,呵呵,這都是媒體們的懶技倆~~好煩。似乎也不用對媒體要求太多。list於此供作參考。

揭秘生活中八大健康謊言(光明會)
2011年02月23日08:50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http://env.people.com.cn/BIG5/106985/13985326.html



摘要:
1. 吃油炸食品長青春痘:
  • 皮膚的皮脂腺會分泌皮脂,多餘的皮脂和死皮堵塞毛孔時,皮膚就會腫脹、發紅,出現痘痘。目前尚未弄清楚皮脂腺為什麼會分泌多餘皮脂,但是激素水平失衡壓力遺傳因素是最大的“嫌疑犯”。不過它確實和愛吃巧克力、油炸食品無關
2. 咖啡醒酒
3. 寒冷天氣讓人感冒
4. 捏響關節易得關節炎
5. 愛吃甜食易患多動症
6. 千萬別吞口香糖
7. 感冒多吃、發燒少吃
8. 飯后半小時別游泳:
  • 飯后游泳會發生腹部痙攣的風險,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危險。飯后,人體確實會將肌肉的血液“調用”到腸胃系統,幫助消化,但也不至於因此削弱肌肉的運動功能。只要你覺得身體沒什麼不舒服,那麼完全可以去游泳。運動員們在比賽前都會吃點東西。


討論:
1. 中式的食物觀念裡有所謂某些較燥熱,或是屬於性寒的食物,吃了會因為體質的屬性而有不同的反應/結果。油炸食品,或是多油脂的食品是否會引發皮脂腺過量分泌,再說,這裡給我的疑問是,吃什麼就長什麼嗎(消化後生成)?
2. 咖啡醒酒,我可從不認為他會醒酒,多喝水從尿或汗腺(?)排掉才是實際。有人是用挖的方式挖掉~~
3. 感冒當然不同於一般的傷風(?受風寒),甚至我想感冒似乎和流感也不同吧~~天冷而有"傷風"應是身體對環境的反應。
4. 捏響關節的壞處我還不太懂。
5/6/7 no comments
8. 我覺得只要胃不要負擔過重,我的經驗是,飯後一個多小時還OK~~但這裡其實講得還算中肯。





Monday, November 29, 2010

全榖類飲食文化

[2010.11.29] 還是搞不清楚是否要把網路"流行"的說法放這裡?暫時如此了。



原文:這是號稱引自《聯合晚報》林進修文章:不累兩法寶(連結是隨便的某人部落格)

下午近3點,推門走進新店耕莘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特別門診的診間,只見一名身穿白袍的老醫師打開便當,正打算扒第一口飯,「請問您這是吃午餐?還是晚餐?」
「當然是午餐啦!」見訪客進門,他立即放下筷子,親切招呼。這位已是白髮蒼蒼的老醫師是林瑞祥,他既是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也是新店耕莘醫院顧問醫師,不久前某周刊票選「百大好醫師」時,他更以76歲高齡入選,被譽為是最實至名歸的好醫師雖已七十好幾,林瑞祥卻紅光滿面,精神奕奕,早上8點半的門診,他往往看到下午兩、三點才結束,一點也不覺得累。他開心地說,這全都拜長期控制飲食並養成隨時運動習慣所賜。
說起飲食,林瑞祥可是專家中的專家。他在1960年到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研究時,就一頭鑽進糖尿病替代飲食的領域。近半世紀來,他對糙米飯及豆漿情有獨鍾,但每餐以不吃超過半碗為限,若仍不覺得飽,再佐以蔬菜水果及其他清淡飲食補充。林瑞祥強調,糙米飯雖沒白飯可口,但富含纖維質及維生素B群,有益健康。豆漿則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他通常選購品質優良的黃豆,浸泡軟化後,再用果汁機打製,有空就喝。這些工作原本都是老伴的事,但自從老伴去年過世後,他只好捲起袖子,自己下廚。
既然超愛糙米飯,林瑞祥還會變花樣,有時加點大豆,有時切幾塊地瓜進去。「亞麻子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預防心臟血管疾病,吃再多也無妨。」他嘗試以一碗糙米、兩碗水及一湯匙亞麻子仁的比例,放進電子鍋,煮出來的飯黑白分明,軟硬適中,滋味無窮,讓他愛死了。
為搭配這道精采的亞麻子仁糙米飯,他通常還會燙些豆芽菜、花椰菜、地瓜葉、菠菜及白蘿蔔等本土青菜,淋拌素醬後,滋味更佳。如果一時嘴饞,他會滷些冰糖雞腿,或到市場買隻燻雞,犒賞自己一下。
林瑞祥也不忘動一動。這些年來,他每天都到大安公園快走一圈。出門前,一定做伸展操,就是日據時代中小學生常做的「收音機柔軟體操」,嘴巴邊喊「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手腳邊動,一學就會。林瑞祥認為,其實飲食及運動沒有固定不變的型式,只要掌握清淡及適量的原則持之以恆,不管吃那些食物或做那些運動,都能讓自己健健康康,沒病沒痛。

《專家觀點》糙米+大豆 絕配
【聯合晚報╱蕭敦仁(台灣肥胖學會常務理事),記者林進修】
糙米加大豆,可說是絕配。20多年前,台北醫學院院長董大成曾出過一本書,特別提到大豆糙米飯是人間絕配,這是因為糙米是最好的主食,而大豆又富蛋日質,兩者加起來再營養不過。
80年代,美國曾掀起一股吃白米飯及白麵包的精緻飲食風,近二十幾年來卻發現錯了;2005年,美國農業部終於站出來並推動全榖類飲食文化,鼓勵美國民眾多吃糙米、全麥及五榖雜糧,少吃白米、白麵包及牛、豬、羊等紅肉,就是認清糙米等五榖食物的好處。
林瑞祥教授的飲食內容,不僅完全符合這套全榖類飲食文化的要求,而且還加上大豆及亞麻子仁等食材,適時提供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的補充,這種飲食習慣長期維持下來,不健康也難。


討論:
1. 這裡列出的食材共有:糖尿病替代飲食、糙米飯、亞麻子仁糙米飯、豆漿、蔬菜水果、其他清淡飲食、黃豆、大豆、地瓜、豆芽菜、花椰菜、地瓜葉、菠菜及白蘿蔔、素醬、冰糖雞腿、燻雞 ;糙米、全麥及五榖雜糧;白米、白麵包及牛、豬、羊等紅肉
這些食物末二項雞是林瑞祥教授嘴饞時的選擇,其他或許在強調常見、一般
2. 醫學機構:新店耕莘醫院 、台大醫學院、台北醫學院、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3. 重要的事件:
  • 80年代,美國曾掀起一股吃白米飯及白麵包的精緻飲食風,近二十幾年來卻發現錯了
  • 2005年,美國農業部終於站出來並推動全榖類飲食文化,鼓勵美國民眾多吃糙米、全麥及五榖雜糧,少吃白米、白麵包及牛、豬、羊等紅肉,就是認清糙米等五榖食物的好處。 


《》『』「」【】